在人一生的過程當中,青澀的學生生涯無疑是很幸福的:有學習和校園的庇護,我們暫免於外在世界的勾心鬥角、功名利祿,得以專心追求學識、充實自己、嚮往未來。在脫離學生生涯後,進入成人的領域,則開始要扛起經濟的重擔,煩惱許多柴米油鹽,學習挑起社會的責任。
孩子長大成人,學生進入社會,在不同階段之間,有各種儀式來幫助我們轉換、昇華。 每一年的生日、十八歲的成年禮、高中大學的畢業典禮,從師長父母手中接下成長祝福的同時,也接下成為社會人的生產責任。一個理想的人生,便是這些階段順暢的連結、前進。
然而,在近幾年的經濟不景氣、婚姻少子化、大學廣設供過於求等等的情況下,自學生生涯畢業不再等同於進入社會繼續下一段跑道。在學生與工作之間,產生了一個斷層。
那就是米蟲。
★ 米蟲日誌
當「畢業等於失業」成為每一個畢業生、准畢業生、甚至在學生心中最深的恐懼與徬徨時,木馬文化即將出版的《米蟲自救寶典》在某一種程度上,反應了閒居在家、無法投入職場,但也不再能像學生時期那樣無掛礙地享用家中資源這種矛盾的心情。
光吃米,卻沒有實際生產力的「米蟲」一字,成為作者自嘲的代名詞。
第一眼看這本書的直覺時,這是一本相當詼諧有趣的散文日記。然而再多讀了幾頁之後,卻覺得作者實際傳達到的並非歡笑,而是濃濃的苦澀。
外出要如防諜保密一般,處處在意鄰居、朋友、長輩的關切,一句經典的「現在在哪裡高就呀?」刺痛敏感的神經;在家時,又要顧慮父母家人的心情,家事要搶著做,電視掌控權要乖乖讓出,自比在家中的地位猶如犬類--雖然,作者以詼諧幽默、並且相當樂觀正向的思考來緩解自己的焦慮,身為米蟲的無奈還是從字裡行間流洩出來。
然而,米蟲真的那麼罪惡嗎?
★ The Gape Year
有人說,在不間斷的升學、就業,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無止盡的轟炸下,如果生命中突然出現一道溝坎,如果有些什麼事情是無法跨越的,那麼,不妨去流浪個一年。西方人稱之為 The Gape Year,跨過這道坎,生命中的一切,或許都有所不同。
日劇【長假】中也曾說到,當什麼都做不好時,不妨放手,當作上天給你放了一個長假。假期,讓人尋找自己。
當哪個階段都不相屬,人在茫茫天地間時,或許會有一番新的領悟理解。
★ 青黃不接時
在本書中,作者稍微分析了一下米蟲的成因。除了個人的因素,如眼高手低、抗壓不足等等以外,也有許多是社會整體的因素。以往被認為是鐵飯碗的教職如今處處產生流浪教師的窘境;公務人員考試等公職人人欽羨,但也是僧多粥少。身為師院體系教育出來的學生,作者對於這個社會現象,也有相當深刻的體悟。
失業的米蟲,如今已經儼然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。今日有這樣一本專門獻給米蟲的《自救寶典》問世,更反應了失業並不只是失業者不願意工作、無法抵抗壓力等傳統因素的責任,而是大環境需要關注的問題。在書末,作者不只鼓勵米蟲對這段失業的時光正面思考,更對米蟲的家人、親友提出呼籲--
唯有正確地對待米蟲,才能幫助那些青黃不接中的困惑靈魂脫離這個過渡期,順利走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