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        

第一次邂逅中研院,是聽說輔修外文系的一魚學姐畢業後,到歐美所去當助理。聽她說,她研究室的窗戶望出去,就是鬱鬱蒼蒼的樹影搖曳,斑駁地篩下陽光來,時光靜好,不知歲月流逝。做國科會論文時,需要去傅斯年圖書館及歐美所找資料,便由學姐帶路了一次。從內湖到南港大約四十五分鐘的路程,公車搖搖晃晃,漸漸甩去了塵埃銅臭,進入墨淡書香的世外之境。








在胡適公園站下車後,穿越兩旁的經濟所和民族所,就是當時學姐工作的歐美所。那是兩座比鄰而居的小巧歐風建築,白色的窗簾婉約地覆蓋住玻璃門,黃狗在門前地毯上伸長四肢酣睡。上到學姐的研究室,裡面共有三位助理,學姐的座位正好面對著一扇大玻璃,工作閒暇之餘抬頭往外看,覺得一身的疲累都被滌除。

由於對這樣的環境頗有嚮往,因此畢業前夕,也是立刻投了歐美所的履歷書,然而卻因離畢業還有一個月,被退了回來。畢業之後再度找工作,然而最後,因緣際會來到的,卻是歐美所隔壁的民族所。






比起歐美所,民族所是一間設計相當有古拙趣味的建築。從外端看去,紅磚白牆的堆砌融合了圓頂和尖塔,延伸的弧度是個寬廣滾胖的圓,看起來相當可親;往裡面走去,大門是一扇相當現代風的玻璃旋轉門,櫃臺的阿姨會親切地和每個來拜訪的人聊天,並且指路。門後的大廳牆上畫了兩尊門神,還擺放了一座被漆得色彩斑斕的獨木舟。中研院每一個所的建築風格各異,但如此具有「民族風」的「民族所」,也算是院內相當有特色的建築了。

    大廳的獨木舟


 側門的小池塘。

雖然在正門有民族風味的大廳,但久而久之,我還是更喜歡從側門的小池塘邊進入民族所,穿越兩邊四季桂的花香,用門禁卡刷開自動門,然後搭乘電梯直達五樓的2506室,也就是我的研究室。原本規定是兩三位助理共用一間研究室的;然而我的情況比較特別,隔壁的石磊老師已經退休,沒有請助理,因此,這間研究室就變成了我一人獨享的空間。

一個人有些壞處,無法和其他學長姐聊聊天,得到些工作上的建議或未來繼續學業時的方針指點;遇到麻煩的時候,也很難向其他研究室的助理請求協助,或是稍微幫忙顧看一下手邊的工作。但好處就是,在這一年多半個月的日子裡,2506室成了我的狗窩,我的鳥巢;我從家裡帶來抱枕脫鞋,在桌上放置月曆,在洗手台上擺了吃午餐的碗盤,像是鳥兒銜來樹枝,細心妝點這個小小的家。

     

在三樓的平台上,有一條捷徑跳過四樓,直達五樓。
長長的紅磚樓梯上方的小門打開,便是2506室,我小小的王國。


早上的空氣靜謐輕盈,小小的壁虎有時會不畏人地爬到我的書桌上來;每個下午,西曬的陽光穿透遮陽的黃油紙,照亮木質洗手台上的花紋。

隔壁老師的研究室窗外,伸來生長蓬勃的花幹,桃紅色類似杜鵑花的花朵騷擾著我的玻璃窗。雨天的日子裡,颱風即將登陸的下午,風從小小的窗口灌了進來,於是必須拉起窗扉,以免雨滴打濕了老師放在下面的古老文件資料夾。

大部分的時候,老師並不會指定什麼工作內容。通常只是在研究室裡待命,使用電腦,看看閒書。在研究室裡坐累了,2506室前有一道樓梯,直接通往三樓,在三樓的平台上,有涼亭、樓閣、木橋,閒暇時散散步看看四周,外圍有一排被細心照料的修竹,往下看,一樓的池塘裡有錦鯉悠遊。




除了民族所以外,其他常去的地方,大抵是對面的傅斯年圖書館;以及越過貫穿全院的濁流後,在院區另一端的聯合人文社會圖書館、活動中心、文哲所這一代。人社聯圖是一間非常廣大、藏書量也十分豐富的圖書館,外表十分新穎,從裡面望出去,風景也十分幽靜美麗。

圖書館內部有一棵假櫻花樹,花朵漫爛繽紛,即使是偽物,也總讓我目不轉睛。櫻花樹下有沙有石,佈置成日本庭園的枯石山水,隱隱帶有禪意。每次來這裡借還書時,我都不只一次心想,如果以後真的能來這裡坐研究,在天氣晴朗的午後坐在光可鑑人的窗邊,欣賞夏日陽光射在粼粼水面上的波光,人生當真夫復何求。


      


出了人社聯圖,就是有噴水池、太極石像的活動中心門前廣場。在廣場外圍,是一條筆直伸展的椰林大道,和台大那條頗有異曲同工之妙,大道通往郵局旁的側門口。在天氣晴朗的時候,經常有母親帶著年幼的孩童,在樹下池邊嬉戲。那畫面如此寧靜,彷彿不知歲月的流淌。




在中研院的一年當中,歲月彷彿停止了流動。雖然享受那股無所事事的悠閒,但有時看著朋友各自奔赴前程,也對自己的凝滯不前有種隱約的焦躁。離職前夕,在院內四處悠轉,拍下了這些照片。我來時,是2007年7月17日,知了的聲音正唱開了如火如荼的夏季。離開時,是2008年的8月6日,胡適紀念館門側的小池塘,睡蓮正盛開。在凝滯了一年之後,時光彷彿終於開始推動。

是為記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utre 的頭像
    autre

    偷聽

    aut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